电话:010-68705661
文章
  • 文章
搜索

中国基建物资租赁承包协会

CHINA CONSTRUCTION MATERIALS RENTAL CONTRACTOR ASSOCIATION 

首页 >> 新闻中心 >>行业动态 >> 两会之声 | 全国政协委员张军扩:努力改善企业发展面临的政策和舆论环境
详细内容

两会之声 | 全国政协委员张军扩:努力改善企业发展面临的政策和舆论环境

时间:2023-03-13     【转载】   阅读


2.jpg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张军扩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用真招实策提振市场预期和信心。


预期不振和信心不足,是近年来宏观经济运行中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针对市场主体信心不足、如何建设营商环境2.0版本及如何才能实现对民营经济平等对待等问题,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张军扩。



要大力推进营商环境2.0版本建设



中国经济时报:近日,一则“东北大哥怒赞无锡”的视频火了,网友认为“这视频比招商引资还厉害”“这才是好的营商环境”。在您看来,我国营商环境改善还需要在哪些领域进行深层次改革?在建设营商环境2.0版本方面,您有哪些政策建议?

张军扩:你说的这个视频我也看了,很值得深思。我之前也看到过一份材料,是对三家南方地区商会负责人的采访,这三家南方商会都有广泛的北方地区特别是东北地区业务。他们认为,北方各地虽然在优化营商环境上都有进展,但与南方经济较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不小的短板。比如,在“亲商”问题上,他们就能够感受到明显的“温差”。他们说,从企业家的角度看,良好的营商环境有3个“简易标准”:有没有当地干部的微信、有事能不能打通电话、办公室能不能推门就进。这些在南方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一般都能够做到,而在北方地区却不易做到。

当前,要着力解决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虽然前一阶段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成效显著,但这些成就主要还是集中在企业投资创业经营活动的“便利化”方面,而在一些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深层次问题上,需要改进的空间依然很大。

目前市场主体反映比较多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与政府失信相关的问题,包括新官不理旧账、招商承诺不履行、市政工程账款拖欠等。根据有关调查,经过近几年的大力度治理,承诺不兑现、工程款拖欠等问题虽已大大缓解,但尚未彻底解决,不仅老问题没有完全解决,新的问题也时有发生,且违约、拖欠形式更加隐蔽,治理难度更大。二是司法不公、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导致市场主体安全得不到保障。这种情况虽然不是普遍现象,但即便只有个别地方个别案例发生,导致企业家财产和人身安全受到侵害,也会在企业家群体中产生寒蝉效应,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努力提升我国营商环境的法治化水平,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两个毫不动摇”


中国经济时报:在您看来,民营企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有哪些必要因素?怎样才能实现对民营经济的平等对待?

张军扩:从政府的角度讲,就是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战略方针,把党中央各项促进民营经济的战略和政策切实落实好,落实到位,不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的政治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而从民营经济、民营企业自身的角度讲,以下几点是十分重要的。

一是要切实增强发展信心。无论是党的二十大,还是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党中央都不仅再次就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作出明确宣示,而且提出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要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等政策要求。特别是“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这在党的文件中还是第一次,因此,未来,环境只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宽松,越来越有利,大家对此要有信心。

  另一方面,就是要对我国经济前景要有信心。从短期来讲,今年以来,总体来看,疫情趋稳的节奏好于预期,经济恢复的进程也好于预期。只要年内不再发生比较严重的疫情反复或其他大的冲击的话,今年经济增速达到5%左右应该是不成问题的。从中长期来讲,无论是从供给侧来看,还是从需求侧来讲,我国都具有显著而独特的优势条件,只要我们的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就一定能够形成更强的发展优势,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是要切实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外部环境再好,竞争总是激烈的,能否获得更好发展,关键还在于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从当前来讲,最重要的就是要高度重视创新、拥抱创新,特别是数字化转型。在当前科技突飞猛进、数字化、智能化是大势所趋,早转早主动,早受益。民营企业特别是其中的中小企业,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积极作为,在数字化大潮中赢得主动。

三是要切实依法经营,合规经营,杜绝不正当竞争行为,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争当模范企业公民。这一点不用多说,虽然看似与企业经营业绩、效益关系不密切,但却是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性保障,需要民营企业家们予以高度重视。



越是在经济环境不稳定的时期

越需要稳定信心


中国经济时报:当前,国内外形势较以前有了很大的不同,市场主体预期不稳、信心不足是近年来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在您看来,应如何解决市场主体预期不稳、信心不足的问题?

张军扩:从现阶段的现实情况来看,要切实有效地改善预期和提振信心,既要认真落实好中央已经部署的各项促消费、扩投资等短期政策举措之外,还要努力改善企业发展面临的政策和舆论环境。

政策风险问题是近年来企业反映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越是在经济环境不稳定的时期,越需要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稳定企业预期与信心。

现阶段,无论是促进经济绿色低碳转型,还是促进房地产企业转型发展、调整收入分配结构促进共同富裕等,都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和必须之策。但无论多好的政策,要想取得好的实施效果,需要把握好出台的时机、力度和节奏,尽量避免“急转弯”和“翻烧饼”。因此,一方面,重大政策变化一定要给相关企业满足新的政策要求留下一个必要的过渡期,另一方面,对于那些长期合规合法经营而单纯由于政策要求变化而需要增加新的投资或遭受损失的企业,则需要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

舆论环境问题也是近年来对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信心影响比较大的一个问题。近年来,尽管我国大政方针并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但一方面,一些与中央大政方针不相符的言论不时出现,而且得不到及时和权威的反驳与澄清,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比如前一阶段出现的“民营经济退场论”等。另一方面,一些重要政策出台后不断被误解误读,也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比如,共同富裕的政策不断被误读为劫富济贫,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政策不断被误读为国家要打击资本。

因此,今后,一方面对于那些不符合中央精神的不正确言论,尤其是那些严重违背中央大政方针的“极左”言论,有关部门一经发现,要及时予以批驳和澄清,决不能听之任之,默许纵容,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另一方面,重要政策的出台不仅需要充分酝酿,权衡利弊,而且一旦出台,就需要尽快公布具体内容和实施细则,充分解读,以避免被误读误解,形成不利的社会舆论环境。



文章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d9876fcef8f064f93bf7c0a26ff928e.jpg

△手机扫一扫,了解更多精彩资讯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seo seo